今年,我县持续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防病治病保健需求,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为增进群众对中医药政策知识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推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应知应会手册》,《手册》包括总论、指标解读、中医馆、中医阁、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等知识要点,以飨公众。
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重点指标有哪些?
(一)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完善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方案,建立县级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本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
(二)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和药材种植基地。组织开展本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促进县域中医药专业机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药材种植基地等与中医药文化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三)贯彻落实中医药医疗保障相关政策。根据基层医疗机构需求,将县域具有显著疗效和成本优势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向地市和省级医保部门上报申请批准。定期调研,将体现具有中医药临床价值的服务项目,向有关部门提出价格调整的合理化建议。
(四)加大中医药宣传推广力度。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中医药科普知识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推广。加大县域新闻媒体对中医药宣传力度,加强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播,营造县域城乡居民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
(五)推进中医药科普教育。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组织本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把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促进青少年了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健康。
(六)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县中医医院龙头作用,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电子病历达到4级水平,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力争覆盖人口不低于全县人口的30%。二是强化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补充作用,健全科室和人员配备;三是强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枢纽作用,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运行好中医健康信息平台。四是强化村卫生室网底作用,至少10%的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构建起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为补充,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每万名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5%以上,100%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八)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5%以上;100%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村卫生室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在基层的落实。
(九)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度和知晓率。城乡居民对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90%;城乡居民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