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千佛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施“123”工作法,通过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干部下沉,延伸镇域基层服务触角,让基层治理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源、群众的幸福感。
一、“一个电话”,架起干群“连心桥”。千佛镇积极推行“一号直达”治理模式,将镇值班室电话作为群众诉求最快捷入口,实行24小时接听,铃响三声必应答。将镇值班电话印制成为1000张小卡片送到群众手中,并在村委会橱窗、微信群、小卖部等地广而告之,群众知晓度超90%,搭建起了电话直连镇领导的常态机制。今年以来,已解决灌溉、低保、道路等问题28件,越来越多的群众正把镇值班电话作为“心连心”电话,真正实现了“电话一通,干部就到”。
二、“双向服务”,推动治理“更有温度”。“双向服务”即开展依法行政的同时推动亲情服务,让基层干部多一份温情,让基层群众多一份理解。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镇村干部在宣传相关政策的同时,主动深入农村一线,积极开展清理卫生死角、规整乱堆乱放、美化公共空间,群众被带动起来开展“五清行动”,公共环境焕然一新。在开展特色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工作中,镇干部多次深入梅某家中,耐心细致讲政策话道理,努力解决群众心中疑虑,让梅某一家感动,最终在征地拆迁同意书上签字。梅某被镇干部的真诚所打动,积极为千佛镇招商引资,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三、“三类资源”,推进治理“合作共赢”。千佛镇积极联动共建单位、属地企业、农村协会“三类资源”,构建基层治理“合作联盟”,推动基层治理“合作共赢”。通过向共建单位、属地企业、农村协会广泛收集需求清单,形成了集未成年关爱、招工用工、代耕代种等50个需求清单,为“三类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将“三类资源”转换为基层治理“合作力量”。在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中,千佛镇中小学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向家长宣传秸秆焚烧危害。镇域范围的企业组织当地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劝导家人杜绝焚烧秸秆。瓦子坝村农机合作社组织拖拉机广泛收集秸秆,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基质,实现了秸秆有效利用。